高质量推进“一圈五区”建设、推动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地区转型发展……12月19日,记者从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安徽坚持以长三角一体化统筹推进全省区域、城乡融通联动发展,明年锁定五大重点任务,推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开启了崭新篇章。明年,为推深做实一体化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安徽省将坚持建机制、抓落实、重实效,深入推动国家规划纲要和安徽行动计划全面实施。” 省发改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处处长钟岚说,重点是要以项目化带动一体化,深入落实国家近期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重点事项、重点项目清单,共同推进216项重点任务和30个重大工程,持续做好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考察对接签约事项落实。建立长三角一体化重点工作调度系统,开发建设一体化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定期调度、跟踪问效,尽快形成一批可考核、可量化、可感知的标志性成果。密切跟踪国家及沪苏浙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动态,加强规划、政策协同,构建多主体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机制。
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方面,安徽将健全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中原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建设,谋划实施一批重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放大“左右逢源”双优势。
省发改委地区处处长徐和生告诉记者,今年省内“一圈五区”呈现竞相发展态势,明年将高质量推进“一圈五区”建设,科学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重点。即发挥合肥都市圈引领作用,加快发展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水平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大力振兴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标准建设皖南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
安徽还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1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调整完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办法,评选一批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优化特色小镇遴选工作机制,培育一批精品。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各项任务,组织创建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推动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地区转型发展也是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安徽将配合国家开展“十四五”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研究工作,制定支持铜陵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措施,推动淮南、淮北、铜陵、马鞍山等资源型城市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型煤化工、陶铝新材料、铜基新材料等接续替代产业,加快合肥瑶海、芜湖镜湖等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推进经济转型、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