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2023年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管理人员培训班在北京召开,启动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今年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工作。下个月,作为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将迎来全国各地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碧云花园便是缪家村培训基地教学点之一,每年来此参加培训的学员有1万人次。一旦收到培训名单,我们会先与学员联系,了解培训需求,设计教学路线。这不,今年的培训又要开始啦。
这几年,缪家村“火”了,踏着时代节拍,敢闯敢试,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荣誉。
谁也想不到,上世纪90年代,缪家村不是这番风光,而是因“穷”出名。村集体可支配资金一度不足5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在以农业为主的过去,足以为缪家村盖上一个官方认定的“贫困戳”。
2008年,习近平同志来到缪家村调研城乡统筹工作,留下了“走在前列,作好示范”的殷切嘱托。这八个字,就像一颗种子种在缪家人的心里。
从县级贫困村,到全国示范村,我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亲历者。村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让城里羡慕农村,让农村羡慕缪家村。”
缪家村的确值得被羡慕一番。
(一)
20年前,缪家村荒烟野蔓。路没一条像样,骑自行车到嘉善县城要一个多小时,马路都是坑坑洼洼的石子路。
我们这一代是泡在苦水里长大的。在自家“一亩三分地”耕种粮食和蔬菜,靠天吃饭,是缪家人唯一的谋生方式。
那时候缪家村还没有和西泾村、高一村、金长村合并,人均耕地少,土地分散,交通不便,旱涝不保收。一亩菜,十亩田,辛辛苦苦一整年,到头手里没有钱,无奈之下很多年轻人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出去打工。
农民种地赚不了钱,撂荒又可惜。村里陷入粗放式发展的迷茫。
“不能这样下去!”当时的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眼光向内,从“缪家有什么”“缪家能做什么”“缪家怎么干”三个维度盘活资源、自力更生。
一切的改变,源自2001年。缪家村探索土地集中经营,把农民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大户或农业企业发展规模经营,让农民冲破传统农耕的枷锁。
也就在那一年,我做了一个决定:把开办服装厂赚到的钱全部投入到生态农业上,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110亩土地,建起了碧云花园。村党委书记陆荣杰曾和我打趣地说:“碧云花园掀开了缪家村旅游发展的序幕。”
说起碧云花园,这源于一个碧水云天梦,我一直记忆犹新。
17岁那年,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三间草房,第一间里,伙伴们结束一天农活后,聚在一起喝茶、畅谈理想;第二间里,喜欢运动的乡亲在一张由旧门板制成的乒乓球桌前比拼较量;第三间是图书室,大家从家中带来各色小人书,分享阅读的喜悦。草房前还有一个种满花草的院子。
这个美好的梦境让我印象深刻,这也正是让我转投生态农业的最大动力。
可以说,建造一个美丽花园,我想了20多年。但这一做法遭到了亲朋好友的一致反对。大家都说我疯了。
“服装厂效益这么好,已经是嘉善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值要3000多万元了,怎么要去建花园?”
“现在田都没人要种,居然要种花,花又不能吃,到时候卖给谁去?”
“这年头钱难赚,建花园是个无底洞啊!”
……
对其他人来说,这完全是不可理喻,我却不这么想,还是想试一试。2001年,我的小儿子刚出生不久,我和家人说,你们带小儿子,我带“小女儿”。碧云花园就是我的“小女儿”。
2003年,浙江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了乡村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缪家村的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给咱老百姓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我暗暗庆幸,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二)
大胆迈出第一步后,我对农业产业之路更为上心,努力闯出一片新天地。
2003年,碧云花园种植的10多万枝百合在上海精文花卉交易市场销售一空,名气一下子打响。让我欣喜的是,家人们慢慢理解我所做的事。2006年,碧云花园花卉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盆花产量达30多万盆,一批高档鲜切花进入北京、上海等花市。
在“千万工程”的深入推动下,碧云花园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经常有人和我说,“你的碧云花园,现在越来越好了。”在我看来,碧云花园不仅是我的,更是“我们”的。
花园需要扩大规模,土地流转期限成为横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那时,缪家村同步实施“两分两换”,为搬迁村民给予房价70%补贴、为村里老人缴纳养老保险。但巨额支出让村里背上了债,落实好“两分两换”,村里欠债最高时达7000万元,村里已经没钱为村民购买养老保险了。
为解决问题,与村里协调后,我决定为95位农户一次性买断养老保险,每户交5.4万元。在当时,这是一笔巨款,很多人和我说:“你咋想的,这笔买卖不实惠啊。”花了钱的我却很开心,因为土地租期可以续到2028年。
那时候,村里穷,怎么省就怎么做。村里的土地开始全域综合整治的时候,尝试依托专业合作社自主经营集体土地。合作社都是村干部带头下地干活,他们的自备车上都有一把铁锹,哪里有坑就自己动手填上,把村当成自己家来经营,甚至比对家里还上心。农作物收割季节,自家的稻要收都顾不上,总是先顾着社里的活。从不下田的“白脚杆”,也心甘情愿脱了皮鞋,卷起裤腿。
很多人不理解,为了短时难见效的“两分两换”,村里债台高筑,这么做真的正确吗?村里不乏质疑声。
2008年10月,习近平同志来到缪家村,肯定了缪家村的做法,并带来了“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利好,让缪家村上下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这一年,特殊又难忘。缪家村陆续并进其他三村,过去被行政藩篱分割的路网、水系、田地等资源被打通、盘活。“并村后我们就是一家人,没有你的、我的之分,办事力量更大了。”这是新老缪家人的共识。
“同向发力,上下同欲”,是“千万工程”二十年源源不断的动力。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努力,建鲜切花基地,做好“花”文章,一时间,大家纷纷投身美丽产业。
柴金甫也是一位敢闯敢拼的花卉种植大户,在缪家村成立嘉兴嘉德园艺有限公司,发展鲜切花种植产业,种植规模从最初的9.8亩到500多亩,还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发展新型现代农业,仅大云镇的产业规模就壮大至5500亩,一大批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村里每家每户种起了花,村庄自然漂亮了,也留住了村民。9年前,顶着美国波士顿大学金融学硕士光环的莫雪峰回乡创业,他掌管的歌斐颂巧克力小镇,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年销售额早已突破1亿元。巧克力小镇不仅带来了人气,还让不少缪家人办起了民宿、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现在,我的“小女儿”成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她感到自豪。
乡村有了人气,业态也随之完善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就像我们以前的村歌《啊,缪家人》里唱的那样:“云的故乡哎在哪里哎?就在鲜花哎,盛开的村庄里哎哎……”
(三)
把村庄美化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一下子,心亮了,路宽了。
以前,经常和孩子们说:“好好念书进城上班,没出息才回家种地。现在回村也有广阔天地。”
新农人,金扁担,种地不是旧模样。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我们村结合“千万工程”,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域农田规模流转、全域农房有序集聚的“三全”集成改革。现在,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4637亩、流转率达98%,全村农房集聚农户1026户、集聚率达98.8%。
盘活了土地,村里的产业从“一片田”到“一朵花”,再到“一颗可可豆”,形成了“春游巧克力小镇,夏观碧云花海,秋收华神甲鱼,冬临文松醉氧”的“三产融合、四季共享”全周期产业链。
过去,我们都是靠着两只手,种田讨生活;现在,农民这里也赚钱、那里也赚钱,生活越过越好。
2020年1月5日,我们村迎来大喜事——首次以现金形式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220万元村集体股份分红发放到3366名村民手中,全年各项福利累计近400万元。
你不知道啊,村民有多开心!那个场景,这辈子都忘不了。
我们碧云花园的老厂长周志芳也拿到了分红,乐得合不拢嘴。10年前,他家的9亩土地就全部流转了。土地流转后,他就在碧云花园当厂长,收入可观。现在,他家的土地流转年租金已从每亩650元涨至750元,每个月还能拿到3000多元养老金,1000元来自企业、2000多元则是土地流转后村里统一交的。
虽然不干农活了,但大家依然享受着土地的“馈赠”。缪家村每个5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能领取1800元到3000多元不等的养老金,这是缪家人的幸福。
我们花园里有一位沈大姐,见到我乐呵呵地说:“一把年纪了来花园里上班,看看花、闻闻花香,太开心啦。”她儿子结婚办喜酒也在我们花园里。现在每个月3000多元工资,加上2000多元养老金,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村民们月月有收入,生活有保障,土地流转金也在年年递增。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1480余万元,连续4年实现村级分红,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万元,别提有多幸福了。
农民富起来了,如何长久富下去?让农业发展后继有人,关键要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只有脑袋富起来,才能真正富起来。
最近几年,全国首家实体运营的乡村级振兴学院——缪家乡村振兴学院开班,上交大海外教育学院产业创新实践基地、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基地挂牌落户,小乡村的发展有了大院校的人才智力支持。
我们是村在花园里、花在村庄中,有人说,走在缪家村,连空气里都有花香和甜蜜的味道。如今,越来越多的“外乡人”扎根缪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缪家,幸福写在了每个缪家人的脸上……我们缪家人的幸福不是嘴上说说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在缪家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看得见、摸得着,正如《甜蜜幸福缪家人》写的那样:“幸福甜蜜缪家,用勤劳来打开致富密码,云乡生活惬意若诗画,宜居宜业新农村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