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秋收的前奏里,嘉兴敲响奋进的鼓点

嘉兴关注长三角2023-08-14 来源:嘉兴日报阅读:126279

上周,随着“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热搜霸屏,立秋悄至,万物渐熟。嘉兴人心里的欢欣雀跃是藏不住的——“一场秋雨一场凉”,虽暑气未消,但终于能与苦夏挥手告别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虽农忙未到,但累累“硕果”接连“落袋”,为金秋丰收吹响了动听的前奏。

再度问鼎,夯实生态基底

立秋当天,捷报回传,嘉兴喜获“秋天的第一个硕果”。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会上,嘉兴再次捧回“大禹鼎”银鼎。“大禹鼎”是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奖,需连续三年拿到“大禹鼎”才能获得“大禹鼎”银鼎。也就是说,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辛勤“耕耘”,嘉兴才迎来这颗“丰收的果实”。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曾陷入“劣五类水”困境的水乡嘉兴,一度“无水可喝”,恶化的水环境是这座城市的心头之患、切肤之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五水共治”大幕全面拉开,嘉兴怀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治理污染、修复生态,深入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和净土清废攻坚战,让绿色发展理念激活环境蝶变。

十余年间,一路爬坡过坎,一路接续奋斗,嘉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环境发生全局性、历史性好转。“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洗衣灌溉,90年代水质变坏,00年代身心受害,到了新时代碧水常在。”街头巷尾流传的顺口溜,说出了秀水泱泱生态基底的重现,道出了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获得感、幸福感。

“尝到甜头”的嘉兴,未来将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环境质量高位持续改善,让蓝天白云、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时时在、处处有。

重磅回归,擦亮文化名片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五部作品获奖!8月11日上午,这个重磅消息一时间占据了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的热点位置,尤其在嘉兴人的朋友圈刷屏,喜悦、自豪、骄傲、期待……要知道,作为国内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今年重新回到了茅盾先生故里——嘉兴桐乡举办。随着结果的出炉,一场汇聚国内顶尖小说家的文学盛会将在今秋拉开帷幕。

这是茅盾文学奖第四次在桐乡举办,上一次还是在2008年。为了弥补“茅奖”离去的遗憾,桐乡一直在行动,积极争取让“茅奖”重回桐乡,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不管是重修茅盾笔下“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的昭明书院,还是修炼自身举办大型会议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桐乡厚积薄发,牢牢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机,顺利成为2023年“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系列活动的执行单位。无疑,这次万众瞩目的盛会将成为打响城市知名度的一块“金字招牌”。

文化是城市之魂。嘉兴历史悠久、人文璀璨,近代以来涌现了一大批风华绝代名家大师。如何利用文化资源、发挥名人效应、打响人文品牌,更好地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这是嘉兴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典范城市的加分题。令人欣喜的是,从“茅奖”回归到举办第四届丰子恺散文奖颁奖典礼,再到开展纪念金庸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发布“余华文学地图”……一张张具有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嘉兴特质的文化金名片正越擦越亮。

刷新进度,聚力大干交通

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始首个主塔墩的钻孔桩施工,标志着项目施工取得突破性进展;嘉兴机场项目航站楼工程建设现场,配套工程施工团队“晴天抢着干,夜间挑灯干”,主体工程即将全面开工……上周,多个重大交通项目克服高温、暴雨等不利天气影响,成功刷新进度条,项目推进收获阶段性成果。

交通,素来被认为是“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官”。市委九届三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强化以交通强市建设构建“大交通”网络,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目标已定,号角吹响,需要我们不负时光、只争朝夕,持之以恒大干交通、干大交通,早日将天然的“地利”转化为发展的“红利”,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交通优势、竞争胜势。

眼下,嘉兴机场、通苏嘉甬高铁、沪苏嘉城际、浙北海河联运枢纽、苏台高速二期、市域快速路等重大标志性工程形成“遍地开花”之势。项目推进,真抓实干、攻坚破难是关键,要创新工作方法,服务围着项目转、工作盯着项目干,加力提速征地拆迁工作,加大要素保障力度;要构建工作闭环,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月度计划、节点目标,全力全速推进,尽快把规划图变施工图、把施工图变实景图,早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质效。

秋收的前奏里,奋进的鼓点跳跃舞动,激励着人们乘势而上、再接再厉,信心满满地拥抱金秋。相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敢闯敢拼,定能迎来三季度的“大丰收”,为“全年红”奠定基础。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