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全省首个市级层面绿色低碳乡村建设导则发布

盐城关注长三角2024-09-01 来源:盐阜大众报阅读:101200

日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编制的《盐城市绿色低碳乡村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正式对外发布,这是全省首个市级层面绿色低碳乡村建设导则。

《导则》坚持从盐城特征和实际出发,明确绿色低碳乡村建设的具体路径和措施,引导乡村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实现绿色转型,着力打造现代化绿色低碳乡村建设沿海范例,为盐城开展绿色低碳乡村建设提供方向和指引。

先行探路绿色低碳乡村建设

推进绿色低碳建设,是加快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2023年初,盐城出台《盐城市加快建设绿色宜居之城行动方案》,提出实施绿色低碳建造行动及实施和美乡村建设行动,率先探索绿色低碳在乡村地区的实质性落地。

盐城市域乡村面积广阔,生态本底好、资源禀赋优,乡村建设基础良好,清洁能源丰富,新能源产业全域覆盖,在绿色低碳乡村建设上具有一定优势。

近年来,我市以农房改善为抓手,同步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形成了一大批新型农村社区类型的特色田园乡村,涌现出大丰区西团镇龙窑村、东台市新街镇方东村、亭湖区盐东镇洋桥新型农村社区、射阳县洋马镇贺东村等多个绿色低碳乡村,并率先探索出“零碳”设计模式安装和施工、建立乡村治理数字化信息平台、拓展乡村绿色低碳产业等经验。

其中,方东村建立乡村治理数字化信息平台,实时监测乡村空气质量数据,是全国首家获“绿色低碳乡村”认证的村庄;龙窑村龙窑社区公共建筑共有2100平方米,全部采用“零碳”设计模式安装和施工;贺东村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幼儿园、车棚顶部安装394块光伏电板,总计约2204平方米,基本能够满足社区日常能源供应和消费……

《导则》的发布实施,将助力盐城绿色低碳先行示范走在前列。《导则》聚焦乡村建设领域,探索构建生态宜居的绿色低碳乡村建设框架体系,提出营造自然紧凑的乡村格局、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景观环境与生态碳汇能力、推广可再生能源与优化资源利用、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推进乡村绿色建造与运维、构建乡村绿色低碳保障体系等适宜性建设内容和相关技术指引,为盐城开展绿色低碳乡村建设提供方向和指导。

减碳增汇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绿色低碳乡村如何建设?《导则》提出,通过降低碳排放和增加碳汇等碳平衡实施路径,在村庄建设选址与土地合理布局、绿色低碳建筑设计等领域减少碳排放,在优化生态格局、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增加碳汇。

营造自然紧凑的乡村格局。《导则》提出,以规划引领为指导,在对盐城特色生态空间、村庄聚落、空间布局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选址安全可靠、保护生态格局、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优化空间布局等方式减少碳排放,提升乡村空间绿色化水平。

近年来,盐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突出,截至2021年,全市累计改善农民住房10万余户,超额完成省定7.4万户目标任务,改善总户数苏北第一。《导则》提出,推进绿色低碳农房建设,结合盐城气候条件和农村实际,充分利用经济适用的绿色建材,传承传统工艺,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造质量,改良传统农房,引导农村住宅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建设满足农民现代化生产生活需要的新型农房。

提升乡村景观环境与生态碳汇能力,是推进绿色低碳乡村建设的有效方式之一。《导则》从提升盐城乡村自然生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公共服务、绿色低碳景观环境四方面,提出厚植家底擦亮生态底色,为绿色低碳乡村建设提供生态保障。

《导则》提出,保护森林林地资源,以“添绿、优绿、多样”为核心,打造“点线面”结合的林地网络空间;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模式,配齐设施设备,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发展乡村“生态+”经济,点绿成金描绘生态富民图……

盐城地处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在乡村地区空旷地带和风力资源丰富地区建设多个风力发电场,并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光伏瓦等为村庄提供绿色、环保的电力供应。《导则》从乡村可再生能源体系、加强水循环管理和固体废弃物管理三个维度提出建议,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多能融合的现代农村能源体系。

构建乡村绿色低碳保障体系

生态是盐城的优势,绿色是盐城的底色。聚焦价值实现擦亮生态名片,盐城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在新赛道中塑造更多绿色优势、彰显更多盐城特色。

《导则》从盐城乡村产业出发,对农业发展、农业加工业、乡村第三产业绿色发展分别提出管控要求,着力打造盐城乡村绿色农业品牌。通过构建绿色农业品牌体系,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的农产品品牌。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加大科技研发和投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对绿色低碳相关技术、人才和宣传水平具有很高的需求,但盐城乡村地区存在技术和知识水平薄弱,绿色低碳和数字化水平不高,村民参与不足等问题,亟须构建保障体系为乡村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完善支撑。

《导则》从长效机制、加强管理和低碳教育三个维度对盐城绿色低碳保障体系提出建议,构建适合盐城的绿色认证、组织和管理考核、人员培训和低碳教育设施体系。

《导则》提出,在长效机制方面,建立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推动镇村探索完善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和产品,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绿色建筑等;引导社会参与,提高公众的低碳意识,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低碳乡村建设;建立监测与评估机制,提倡标准化管理,鼓励参加绿色低碳相关认证。

加强治理方面,加强组织领导,探索绿色低碳乡村工作的组织领导模式;注重监督考核,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强化宣传引导,大力宣传推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培育村民和游客的低碳节能意识;倡导数字低碳乡村治理。

低碳教育方面,加强人员培训,提升管理人员低碳认知水平,引导居民支持低碳行动;配置低碳教育设施,完善休闲配套设施及低碳宣传设施,营造体验式低碳教育环境,基于乡村特色打造绿色低碳建筑示范点等。

《导则》还从乡村绿色施工、绿色建造和运营管理三个方面对盐城绿色低碳乡村建造与运维方面提出建议,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因地制宜推广绿色建造技术,实现乡村建设的生态化、可持续化。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