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我市迎来低空经济江河交汇场景首飞仪式。一架装载着生活物资的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设定路线飞向锚地,实现船舶不靠岸、物资“飞”上船,打通低空经济服务船民“最后一公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克观摩活动。
此次首飞场景以原东吴宾馆地块作为货物集散点以及无人机起降点,采用的是一款集大载重、长航程、强信号和高智能于一体的无人机,双电模式下最大载重可达30公斤,满载最大航程为16公里;在单电池模式下,最大载重为40公斤,航程最远可达28公里。
首飞开始,一架装载着十几公斤货物的无人机缓缓升空,攀升至百米高度后,迅速向北飞去,经过6分钟的精准飞行,无人机成功抵达5公里外的长江定易洲锚地。经过精准定位后,无人机悬停在停泊锚地的一艘船只上空约15米高度处,将所载货物通过可升降的绳索投放在船上。在完成首次货物投放后,无人机遵循预定航线返航至起降点,迅速完成货物重新装载,并再次起飞,向1公里内的焦山山顶执行了第二次货物投放任务,首飞成功。
记者了解到,我市将以此次首飞仪式为新起点,建立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建设市级低空服务监管平台,探索成立飞行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拓展应用场景,“因需制宜”规划无人机起降平台布设,“因时制宜”推进国家级飞手培训基地、无人机测试和试验基地等重要项目建设步伐,助推我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